尊敬的用户您好!欢迎登录“信用中国(河北雄安)”网站。
1、请您先修复在“信用中国”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,前往“信用中国”网站行政处罚信用修复页面,仔细阅读流程指引和修复指南,并严格按要求准备材料。“信用中国”网站修复请您点击:“信用中国”信用修复
2、您需要申请修复仅在“信用中国(河北雄安)”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,请您点击:“信用中国(河北雄安)”信用修复
众学术牛人论文遭质疑续:饶毅挺住了,南开武大那两位没能过得硬。
混学术圈的朋友都知道,这两年谁要是沾上了学术不端,那都不好玩儿,几乎都是见光死,落得个身败名裂、黯然神伤的结局。
哪怕是已经毕业的硕士、博士研究生,也要接受学位论文质量抽检的洗礼,很多人是吓得瑟瑟发抖。要是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有问题,也会引来不小的麻烦,有的毕业生甚至还要被注销已经在握的学位证书,导师也要负连带责任。
事实上这两年,被爆学术不端的丑闻的不在少数,既有高校的在职教授,也有已经毕业的硕士、博士研究生,其中有那么两波最为劲爆,都是关于院士级别的学术不端质疑。一是国外学者关于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论文的质疑,二是饶毅教授质疑中科院裴钢院士、耿红玉研究员以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论文造假。
把时光倒回到一年多以前,这两起关于学术不端的质疑,无异于在国内学术界投下了两枚“重磅炸弹”,有的人将其称之为“学术飓风”来袭。
因为有两名院士卷入,其中之一的曹雪涛还是南开大学的校长、曾经以硕士学位论文拿下博士学位的学术明星,这样的学术牛人被质疑论文造假,实属罕见。
裴钢等著名学者被质疑论文造假也轰动一时,不仅在于裴钢的院士身份,而且还与网传的饶毅实名举报有关。饶毅可是牛人一枚,北大生科院的院长,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,这样重量级的“耿直哥”举报本就足够引起轰动,并且饶毅并未否认此事。事后,饶毅的一篇学术论文也被质疑了,让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。
众多吃瓜网友翘首以盼,希望查出事实真相,还学术圈一个风清气正。
老实说,当时自己是不太愿意相信两位院士级别的学术大伽会有不端行为,仍然保持谨慎乐观,不去人云亦云,静静地等待有关方面的调查结论。可是,左等右等都不见相关调查结论,还以为会不了了之,甚至认为有关方面在消极对待学术大伽的质疑,内心免不了有些小小的失望。
事实证明还是我错了,并非有关方面消极懈怠,关于质疑两起重量级学术不端的权威调查结果终于来了,让人欢喜让人忧。
没有想到的是,被质疑论文造假的曹雪涛、裴钢2名院士和李红良、耿美玉、饶毅3位学术大伽,仅仅只有两人禁受住了调查,一是院士裴钢,二是饶毅教授。
权威调查认定网络质疑裴钢院士的那篇论文、饶毅教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本项目的那2篇论文,未发现有造假。可是,关于其他3名学者的调查结论表述,却有所区别。
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未发现造假、剽窃和抄袭,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的21篇论文未发现有造假,但是这两人有个共同点,就是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。耿美玉的5篇论文,虽未发现造假,但也存在少量图片误用的情形。
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:面对论文造假的网络质疑,裴钢院士、饶毅教授还是挺住了,而曹雪涛、李红良、耿美玉3人没能过得硬。
当然,没能过得硬的结果是有代价的。曹雪涛院士在1年内、李红良教授在2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科技项目、不得招收研究生,同时还附加有其他处理意见。
前面已经说了,这样的调查结果让人欢喜让人忧。喜的是终究还是有2名大师挺住了,不存在论文造假的情形。忧的是论文存在问题的大伽却多达3人,超过了被质疑学者的半数,未免有点太高了些,并且其中还有站在金字塔尖的院士。
权威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我等没有任何理由去质疑,但有一个问题引人深思。那就是作为有分量的科研工作者,甚至是院士级别的学术大师,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图片误用?是偶然错误使用,还是习惯性错误使用?
不管怎么说,我们还是愿意相信。大科学家日常都很忙,很多论文的撰写并非亲自执笔,或许是实验室的助手们在操刀,而大科学家们在审核把关的时候,更多侧重于论文的文字内容,对于论文图表之类的,可能基于信任而没有过多去探究。
历时一年多,两起质疑学术大师论文造假,终于有了定论,结果让人欢喜让人忧。我们始终相信,这两起学术质疑事件,必将有力促进科研诚信,促使科研人员珍视学术声誉,推动我国学术界迈向更加风清气正的明天。
学术大伽论文被质疑,饶毅还是过得硬,南开武大那两位停招研究生,你怎么看?欢迎关注、留言评论。
(图片源于网络,若有不妥,请联系速删)
Copyright@ 2020 Xiong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冀ICP备19004234号-2
主管单位:河北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
办公电话:0312-5620905